微電子技術與集成電路產業人才 謝永強

13265971_823763474434788_5640408559514487210_n人物簡介: 謝永強,內地出生,澳門長大,畢業於澳門粵華中學, 93 年升學臺灣,97 年取得國立臺灣大學電子工程學學士 學位,大學畢業後,繼續其電子工程專業的研究生涯, 99 年取得碩士學位後於同年在同校攻讀博士學位,進入 博士班的第二年,展開了職業生涯,在臺灣新竹從事有 關微電子方面的研發工作,至今在該領域內有接近 15 年 經驗,又於 2005 年在國立臺灣大學電子工程及資訊科技 學院取得了博士學位。

2015 年 2 月一次考察活動,引來了 19 位長時間離開澳門,在海外生活、工作或經 商的澳門居民,他們都是在外地努力打拼,並在相關領域取得一定成就或貢獻的人才。 藉著那次活動,他們回到了澳門,體驗澳門在回歸以來的成長經歷,從特區在文化藝 術、衛生醫療、科技教育、經商貿易及基礎建設等範疇的未來發展規劃中,探索自身未來在澳門發展的潛在機遇。

除此以外,在那次活動中,還有 11 位朋友就各自專業領域發表了主題演講,分享 了其個人事業經歷和對特區發展的期望,內容涉及電子信息、資訊科技、醫療衛生、 會展等多個行業,吸引了不少社會人士和青年學子出席,最為印象深刻的是有成員的 父母或家人也到來了,當中,尤其體會到彼此珍惜重聚時刻,以及見證至親成就的那 份血脈親情。

事隔一年,社會一直關注著考察成員的動向,在那次活動後,確實有好些成員和澳門的聯繫變得密切了,有兩位朋友已全身回到澳門工作,亦有些朋友不斷發揮其人脈關係,為特區的發展提供訊息和協助。謝永強博士(Alex Hsieh),就是回流澳門工 作的其中一位,目前正在澳門大學一所國家重點實驗室工作,讓他分享回流的心路歷程和他的近況。

盡本份

Alex 在台灣工作及定居多年,一直在台灣新竹科技園工作,他是微電子技術和集成電路方面的產業化人才,今年 2 月初開始到澳門大學“模擬與混合信號超大規模集 成電路國家重點實驗室”(下稱實驗室)上班,至今已過了幾個月,他對我們說生活和工作的適應尚算順利,雖然離開澳門已 20 多年,但也經常回澳探望父母,在澳門亦 有一定的人脈基礎,可以處理很多回流的事務,至於住宿方面,大學安排了宿舍,居住環境亦很好,但如果其他回流人士,或許要面對住屋及環境適應的問題。

我們問甚麼促成他作出這個決定,他的回應是:每個人回流的原因都是很個人化 的,以他為例,其中最主要原因是為了與父母團聚,他說父母年事已高,一直以來都希望盡本份,過去為了團聚,老人家曾在台灣居住過一段時間,但始終不習慣當地生 活,最終還是遷回澳門,當時真有點失望,但團聚之情不時縈繞心頭。

獻己長

Alex 又說,接下來要考慮的因素,就是能否找到合適的工作,且能讓個人事業具 備延續性,更希望的是自己的專業知識或過去的事業積累能為澳門社會作出貢獻的工作,這可能也是一般回流人士最基本的考慮,也正如當年留在台灣發展一樣,考慮的是發展的“機會”和“環境”。

那次回來參加了考察團,在參觀過程中,遇上在澳大重點實驗室的骨幹人員,亦是多年認識的朋友,從他那裡對實驗室的情況瞭解加深了些。他指出實驗室是一個具國家戰略地位的科研基地,像這樣的實驗室,全國只有兩個微電子研究有關的國家重點實驗室,一個在上海的復旦大學,另一個就是在澳門的澳門大學;是一個符合國家和國際標準的優秀及領先的模擬及混合信號集成電路研發平台,又擁有一支先進集成 電路研發技術的團隊,澳門在這方面得到了國家的鼎力支持,其實是得天獨厚的,所以,多年來澳門大學在這方面累積了不錯的研究成果,並在國際上也頗具盛名。

微電子技術是隨著集成電路,尤其是超大型規模集成電路而發展起來的一門新的技術,它的應用變得無處不在,電腦,手機和其他數碼電子產品更成為現代社會結構 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這是因為各類現代化的系統,例如計算機,信息交換以互聯網等系統,全都依賴於集成電路的存在,甚至很多學者更認為集成電路帶來的數碼革命是人類近代歷史中最重要的事件。隨著電子科技的應用不斷普及到各類家庭及生活用品, 微電子技術和集成電路的市場需求越來越大,因此,實驗室希望把產業與研究結合起 來,讓研究成果能專利化和商品化,為澳門經濟多元創造更大的可能性,因此實驗室 需要科研產業化的人才。

他又指出,自己多年在台灣正是從事這個範疇的工作,實驗室經過一些人脈找到 了他,當時他未有即時作出回應,經審慎分析自己的閱歷是否能配合實驗室未來發展後,才接受邀請。他說:“實驗室的發展前景很好,是目前少數以澳門人為主的科研單位,且過去亦有很不錯的成績,工作作風踏實,且集成電路未來的發展前景非常好,工作亦有發揮空間。綜合這些因素,確實是難得的機會和合適的工作環境,故才決定回來工作,目前太太和小孩仍在台灣,暑假之後就會過來一起生活。”

澳人回流 人才流動

Alex 認為,澳門政府希望吸引更多澳門人才回流,不妨可從兩個層面思考,若從 政府角度來看,為甚麼有引進人才的需要?哪類人才是急需的?需要多少?最後就是怎樣引進?

他又認為,政府必然是“擇優原則”,一般引進的就是在特定領域上有專門才幹的人士,而且又是社會或經濟發展所緊缺和急需的,目的是增加本地區發展的活力, 透過不同文化與思維碰撞,說不定會激發現有勞動力的潛能,對澳門未來發展是一件好事。他說,以他為例,在外地企業工作多年,從來靠的是個人表現,追求的是平等機會,這也是文明社會發展的自然規律,所以惟有“自強”才會“不息”。

若從回流人士角度來看,人才流動是指人才在地區、行業、崗位等方面的變動, 從來就是生產社會化、科學技術整體化的客觀要求,又是社會按照人才的價值規律和 社會要求所進行的空間動態調節。所以,有了政府的訊息和措施作指引,對於他們而 言,跟著就是個人的抉擇了。他又補充說,當有了抉擇,跟著應該是一些生活上的配 套安排,例如:住屋、孩子就學、配偶就業機會等,其實只要有足夠資訊或諮詢服務 作參考,流失於外地的澳門人才就可早日作出抉擇!

集成電路 未來發展

Alex 認為,現在最重要的是如何發揮澳門的優勢,結合內外條件作出示範成果。以他工作的實驗室為例,其優勢之一是國家給予的政策優惠,國內又是全球最大的集 成電路消費市場,是先天的優勢,而且目前在科研資源方面,政府投入的與相鄰地區 比較亦相對充裕,在設備和研究環境方面的條件對專家們頗具吸引力,所以,實驗室的研究產出亦屬全國前列。

一個產業要形成“群聚效應”才能“做強、做大、做長”,那就是說產業發展定位要明確,資源要集中,人才要流動,政策要到位,才能吸引投資者推動產業成長, 譬喻說,美國矽谷不就是一個典型吧!

他說,從集成電路的發展前景來看,珠三角地區是國內重要的電子整機生產基地和主要的集成電路器件市場,市場需求一直佔據全國的三分之一以上,近年來該地區 的集成電路設計業發展較快,在國內集成電路產業中所佔比重也逐年上升,甚具發展潛力。目前,珠三角地區已形成產業群,澳門在珠三角地區具地利優勢,也是澳門微電子的科研成果商品化的市場之一,因此可在當中尋找優勢互補的合作,正是他希望能發揮個人所長,為澳門集成電路產業化的發展作出一點貢獻。

談到人才,他認為,不同國家、地區的人才需要相互交流,有助於大家取長補短, 互相啟迪,從而產生創新的思潮,另一方面,通過流動人才可以把人才價值發揮得更好。他又指出,澳門在培養科技人才投入的力量也不少,最重要的是澳門社會能否在 觀念上革新,不要將眼界和高度局限於澳門,結合澳門本身的資本,開放社會和科研優勢,培養和引進人才,把澳門和澳門人才的影響力延伸致更遠的珠三角地區,共同發展指標性產業,讓人才進行有序的流動和學習,只有人才流動起來,才能實現國家、 區域人力資源的合理配置,最終讓人才資源充分地,有效地得以利用和發揮。

他說,由於珠三角地區集成電路生產占全國市場份額較高,市場持續發展需要依賴這方面的高技能人才,且需求甚殷。澳門長期以來,因產業單一造成就業選擇不多, 很多時候更囿於出路問題,影響青年發展職業興趣和擇業傾向,最終導致不利人才發展和培養工作。因此,政府可考慮利用區域合作的優勢,推動產、學、研的合作,鼓勵院校、科研機構與企業簽署合作協議,讓本地人才的專業逐步趨向多樣性發展,既可為本地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培養及供應合適的人才,又可藉區域間合作,引進跨國大企業來澳或在國內落戶設點,從而為澳門海外留學生回流服務創造機遇,更藉人才的流動進一步促進區域經濟增長,讓澳門的經濟多元得以受惠。

最後,他說事情的成敗,始於決心,只要政府、社會有足夠的決心推動,集天時、 地利、人和各方的優勢,澳門集成電路未來的發展前景將會是美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