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在大灣區的定位與發展方向 – 澳門人的優勢及機遇

概要

粵港澳大灣區(簡稱大灣區)包括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和廣東省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肇慶九市,總面積 5.6 萬平方公里, 2017 年底總人口約 7000 萬。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目標就是要通過上述珠三角區域的9個城市及香港和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的發展建設,進一步深化粵港澳合作,充分發揮三地綜合優勢,促成區內的深度融合,推動區域經濟協同發展,建設宜居、宜業、宜遊的國際一流灣區。

1. 澳門在大灣區中的定位及發展方向

區域規劃最重要的內容是戰略定位。對於澳門的發展定位,《澳門特別行政區五年發展規劃(2016-2020年)》提出要建設“一中心一平台”﹔而中國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支持澳門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可持續發展。這些定位在大灣區規劃綱要裏獲得進一步豐富完善。考慮到大灣區內多元文化碰撞,結合中國“一帶一路”的建設發展,《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指出,澳門應建設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這樣,澳門便綜合形成了“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的長遠發展定位。簡而言之,澳門在大灣區中擔當著重要的「門戶」角色,將世界各地的旅客帶進來同時,還讓企業從大灣區走出去。 更多相關資訊 , 看看 話 說大灣區 – 學者灼見

2. 灣區數據資料

粵港澳大灣區與其他三大灣區比較 – 基本經濟數據 (資料來源:香港立法會秘書處)
比較指標 粵港澳大灣區 三藩市灣區 紐約大都會區 東京灣區
土地面積 (平方公里) 56,094 17,887 21,479 36,899
人口 (萬) 7,116 782 1,998 4,418
本地生產總值1(億美元2) 16,419.7 8,375.43 17,177.13 17,742.34
本地生產總值實質增長 (%) 5.9 4.73 1.33 2.14
人均生產總值 (美元2) 23,075 107,1783 85,9743 40,1634
機場客運量 (萬人次) 21,490.0 8,570.7 13,806.8 12,556.9
機場貨運及航空郵件量 (萬公噸) 832.3 123.4 221.3 349.2
港口貨櫃吞吐量 (萬標箱) 7,441.9 242.1 718.0 824.23
第三產業佔 GDP比重 (%) 66.1 72.13 83.53 77.04

三藩市灣區包括環繞舊金山灣的9郡地區。紐約大都會區包括紐約(New York)、紐華克(Newark)、澤西 (Jersey)和周邊的25郡。東京灣區包括東京都和周邊7縣。

想知道更多粵港澳大灣區的統計數據, 可參閱數說大灣區 (澳門統計暨普查局)

澳門的優勢

縱觀全球,頂級的城市群都分佈在灣區,都具有共同特點:高集聚性,對內聯繫密切,對外高度開放。澳門目前便正正擁有這些能發展成世界頂級城市的特點。

作為粵港澳大灣區中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澳門擁有對外高度開放及低稅制的優勢,同時又密切聯繫着大灣區內9個內地城市。對比起香港、深圳、廣州等其他三個核心城市,由於獨特的歷史背景,以及和諧的社會文化底蘊,讓澳門在大灣區城市群內,可以充分發揮平臺作用,做好內地與葡語國家的產品供需對接,並與“一帶一路”相連,形成別樹一幟的優勢。

1. 獨特的歷史背景成就葡語平台地位

基於葡萄牙文化在澳門的悠久歷史,澳門與葡語國家的關係相對密切,有相似的語言和法律制度,更是目前世上唯一同時以中文和葡語作為官方語言的地方。作為東西方溝通的橋樑,澳門能精準聯繫內地與葡語系及歐盟國家,推動雙邊及多邊貿易投資,為中國企業“走出去”提供便利之門,也為國際投資者來華貿易提供穩妥的踏板。

憑藉澳門與葡語系國家的良好關係,並在中葡雙語人材的輔助下,目前,澳門與葡語國家之間已經擁有雙向開放的平台優勢和資源優勢,包括中葡國家經貿合作論壇、合作發展基金、會展中心、葡語系國家人民幣清算中心等,能為內地企業與葡語國家之間的貿易投資、產業及區域合作、人文及科技交流等活動提供語言、金融、法律、信息等專業服務,可聯手內地開拓葡語和其他拉美、非洲國家市場。在現時眾多葡語系國家中,巴西是飛速發展的金磚四國之一,而位於東非的莫桑比克北接肯尼亞,屬於「一帶一路」的輻射地帶,而透過隸屬於歐盟的葡萄牙,大灣區的商品甚至可以進入龐大的歐洲市場。所有這些,為澳門參與大灣區建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更多葡語國家的經濟信息,可瀏覽 “Macauhub“。

2. 和諧的社會文化底蘊孕育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定位

澳門擁有為數眾多的世界文化遺產景點。在2005年,「澳門歷史城區」成功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遺產名錄》,令澳門得以向世界進一步展現其獨特的歷史文化面貌。

自葡萄牙人於16世紀中葉抵澳定居,幾百年來,澳門一直是中西文化融和共存的地方。四百多年來中西建築、藝術、宗教、美食、社區等文化在澳門交匯融合,多元共存,令澳門沉澱出和諧的社會文化底蘊、民間氛圍包容友善。亦因如此,讓澳門產生了中西節慶並存的文化,既有農曆新年、土地誕、端午節等中國傳統節慶,也有復活節、花地瑪聖像巡遊、聖誕節等西方節日,同時每年都舉辦多項大型的國際盛事,包括: 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澳門國際音樂節、澳門國際煙花比賽匯演、澳門國際排聯世界女子排球聯賽等等,令澳門擁有豐富多元的自然和人文旅遊資源。

回歸後,在博彩業蓬勃發展的帶動下,與旅遊相關的酒店業、文化娛樂業、博覽及會展業等都正在快速增長,令澳門的國際化程度越來越高,作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定位也日益彰顯。

近年積極發展的會展產業,還有因港珠澳大橋、粵澳新通道等項目而不斷提升的通關能力,令澳門可以在休閒旅遊、商務會議等層面上,為來自世界各地的客源打開前往中國內地的通道。

3. 多元的僑眷網絡便利開拓東盟市場

澳門歷來都是許多東南亞僑眷聚居之地,因而擁有龐大的歸僑僑眷網絡。上世紀中葉,部分東南亞國家政治不穩,在當地經商的華僑紛紛遷居澳門。隨着原居地的政治環境改善,這些華僑及僑眷恢復了與當地社會的聯繫,對當地經濟發展情況有一定了解,加上他們懂得當地語言,易於理解及辦理當地政府各項行政手續。因此,澳門居民中的歸僑及其僑眷網絡,令澳門在參與東盟國家的投資發展方面具有獨特優勢。

澳門的機遇

大灣區內有七千萬人口,五點六萬平方公里。除了港澳兩個特別行政區外,還有廣州及深圳兩個廣東省GDP位居一二的重要城市,外加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東莞市、中山市、江門市、肇慶市,構成了中國南方開放度和經濟活力最強的城市群。香港、澳門服務業相對較為發達,而珠三角九市已初步形成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先導、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為主體的產業結構。因此,大灣區內產業體系完備,集群優勢明顯,經濟互補性強。2017年大灣區經濟總量已高達約十萬億元,澳門置身如此龐大的經濟體內,發展潛力無限、機遇處處。

對於澳門而言,大灣區的規劃上接國家「一帶一路」的戰略規劃,下連「粵澳合作」的具體方案,對外須要打造為「一中心一平台」,而對內則是經濟適度多元化的契機,因此這既是澳門未來發展的重要機遇,但也是對澳門政府的巨大挑戰。

1. 創業就業空間廣闊

澳門產業結構單一,就業空間有限,青年人大部份進入博彩業上下游產業鏈中。相對而言,大灣區內地9市產業型態多元,動能充足,就業空間廣闊,可為澳門青年創造充足就業機會。《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提出,支持在內地設立港澳青年創業就業園、創新創業交流中心等平台,鼓勵港澳青年來內地創新創業、實習見習;給予港澳居民在就業、社保、購房、旅行等方面的國民待遇,吸引其在內地就業、居住;對港澳居民在內地發展所獲收益給予充分保護,探索稅制上的對接,調整現有的技術規範,爭取對來自港澳的納稅主體參照港澳納稅標準。

目前,鼓勵青年人創新創業的政策已經陸續推出,有興趣的可以看看相關政策消息。同時,澳門勞工事務局也推出了大灣區就業資訊平台,為澳門人提供大灣區的職業資訊。

2. 龐大的商貿市場及產業鏈網絡

面積小、市場規模細一直是窒礙澳門經濟發展的原因之一。《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目的是要促進粵港澳一體化發展,澳門便可藉此機遇,通過與內地合作來延長產業鏈條,共享大灣區旅遊資源,發展“旅遊+”的產業型態,目標是通過旅遊帶動批發、零售、商貿、中醫藥、文化創意、健康養生等多元行業發展。同時,澳門可以充分發揮平臺作用,做好內地與葡語國家的產品供需對接,並與“一帶一路”相連,舉辦與“一帶一路”主題相關的各類論壇和博覽會,形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會議展覽品牌,提升澳門舉辦國際會議的實力,向外推廣內地和澳門的創意文化,推銷包括中醫藥在內的具中國特色的產品。 相關最新信息,可到這裡看看。

3. 改善澳門經濟結構,促進產業多元發展

產業單一是澳門經濟的核心問題,適度多元是澳門經濟結構轉型的發展方向。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把澳門列入廣深港澳科創走廊中,目前,澳門已經設立了四個重點實驗室,分別在中醫藥、積體電路、生物醫藥、月球與行星科學等都有一定科研基礎。澳門可以好好利用這些已有的科研平台,聯繫整合國內外創新資源,從科創產業中尋求新經濟動力。此外,整個粵港澳大灣區的綜合經濟規模龐大,金融領域的產業發展潛力無限。澳門可以利用自己的優勢與特點,打造中葡金融服務平台、以人民幣計價結算的證券市場、綠色金融平台等新服務產業,也可以發展船舶保險、遊艇租賃、健康保險等特色金融業務。最新信息,可以看這裡

4. 中央大力支持澳門強化基礎發展

經濟發展離不開良好的交通配套及基礎設施,《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澳門及珠海兩地基礎設施共建共用的概念,包括粵澳新通道、橫琴口岸等建設,幫助澳門構築起快速交通網絡,為澳門融入大灣區貿易經濟市場打好基礎。同時,澳門在2015年獲得85平方公里海域的管理權,對於海域的管理與利用,中央政府支持澳門大力發展海洋經濟,特別是要發展高附加值的藍色創新型經濟。這些,既是澳門的民生項目,又為澳門可持續發展提供了良好支撐。

聯繫大灣區

大灣區資訊網頁連結

短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