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裝形象創意設計 關治平、談婉怡、高靜雯

道出夕陽工業“華麗轉身”背後一個故事 …

 

1

  • 關治平 (圖中)

    • 第41、42及43屆世界職業技能競賽流行時裝技術項目總專家
    • 澳門生產力暨科技轉移中心時裝及形象創意部部長

     

    談婉怡 (左一)

    • 第43屆世界職業技能競賽流行時裝技術項目澳門區專家代表
    • 澳門生產力暨科技轉移中心時裝及形象創意部高級協調員

     

    高靜雯(右一)

    • 第43屆世界職業技能競賽流行時裝技術項目澳門區選手

 

 

 

 

 

澳門成衣製造業的過去….

  澳門的成衣製造業從上世紀60年代崛起,80年代初受惠於配額制度,成衣及紡織品製造非常蓬勃,並出口歐美大國,在整體經濟中占較重要地位。在WTO紡織品及成衣協定的影響下,全球紡織品貿易自1995年起以漸進方式於10年內回歸自由貿易,隨著2005年配額制度取消,行業發展遭到嚴重的打擊,產業面臨結構性調整。今天或許在我們的城市裡,很難重拾昔日那種製衣廠和車衣女工的社會情懷,或許這一切面貌只能埋藏在集體回憶當中,亦好像標誌著一個時代的終結。然而,10年過後,在城市急速的發展步伐中,過去人們稱呼的夕陽工業,究竟是真的消逝了麼?還是在波濤起跌的衝擊中,被徹底洗滌和精練,在變革中蛻變成長,產業生命來了一次“華麗轉身”!

 

 

夕陽工業“華麗轉身”的動力…….

  “華麗轉身”源自於時尚界,轉身是在T台展示風采的一個特色動作,“華麗轉身”指的是朝著積極的、正面的“轉向、改變、發展”的意思,那麼革命的動力何來?來自四種不可或缺的要素-人才、技術、政策與資金。人才驅動技術創新,技術刷新創造出優質商品與服務,政策與資金則是催化劑,四者互相牽引並有機結合,夕陽工業才能“華麗轉身”。

突破事業,求變創新,全情投入,樂在其中

  談到人才,關治平(Victoria Kuan)相信是澳門時裝設計界的一個典型人物,Victoria生長於一個製衣家庭,在生活中潛移默化,從小對成衣製作和時裝設計有濃厚興趣,她笑說:喜愛服裝的人,只要摸著一塊布材衣料,就會不期然地感到心情愉悅。

  中學畢業後,便幫爸爸打理業務,公餘參加政府舉辦的課程,開始了學習時裝設計。三年下來,有感發展遇到局限,說服了家人離開自家工場出外闖,找到了一家規模較大的製衣廠,在那裡小試牛刀,開始了設計服裝的工作,甚至找來廠家,讓她初體驗整個成衣生產過程,還記得當時把商品賣到國內去,她跟我們說。80年代後期,事業發展到一個瓶頸,希望能在創作及技能上有新的突破,要做到精益求精,於是她決定留學英國繼續深造Fashion Design and Merchandise。

一技之長,轉投職訓,配合政策,絕處

 

  英國學成歸來之時,由於受WTO紡織品及成衣協定的相關規定影響,成衣製造業面對的是訂單減少,廠家為節約成本,生產工序北移,勞動力出現過剩,單靠縫製生產,不足以讓行業存活,行業發展已逐步趨向衰微,當時澳門根本就無辦法找到時裝設計的工作,她慨嘆道來。

  世事變幻無常,只有主動求變,才能找到出路。當年政府為應對這個轉變,與民間合辦成立了澳門生產力暨科技轉移中心(CPTTM),協助工商業界有效地利用思維、意念、資訊等資源來增加產品和服務的附加值,最終目的是提昇業界的產值及市場競爭力。

  於是,從96年起她進入了CPTTM的成衣技術部工作,主要任務是透過課程設計及發展,從培訓開始讓成衣生產技術轉型,可是當時勞動力較為年長,學歷程度普遍偏低,其實挑戰是相當大的。在此不得不提的是,2003年可算是一個重要的轉捩點。中心應當時應勞工局的邀請,希望能組織培訓22歲以下的青少年人,參加世界職業技能競賽的流行時裝技術項目,從此為培訓業界新血奠定了新的里程碑。

國際競賽,磨練技術,培養新血,促進提升

  談到技術,Victoria又說,參與世界職業技能競賽對澳門成衣生產技術有莫大裨益。2003年起一直有參與相關的工作,對個人而言,由專家,副總專家,至總專家,技術涵養在參與過程中不斷提昇。總專家是由參與競賽地區的專家們共同投票推舉出來,作為總專家,主要任務是統籌製訂競賽項目的技術指標,並起著決定性作用,而有關指標必須得到世界5個大品牌的廠商的認同,該指標亦是每年用以培養和考核參賽選手之用,因此,澳門在流行時裝設計人才培養工作絕不遜色於其他地區,且澳門選手技術水平逐屆穩步提升,過去也曾有擊敗時尚潮流大國英法選手的記錄,她高興道來。

春風化雨,桃李滿門,持續培育,梯隊人才

  多年下來,相信亦培養了不少人才,問及Victoria對教育培訓下一代時,她感受良多,語重心長說道:始終是一門工藝,要刻苦浸淫,才可見真功夫,年青人嘛!經常給予鼓勵支持是少不了,有時眼見有資質的學生,沒把握好機會想半途而廢,自己就不禁心急如焚,所以輔導工作亦相當費勁。

  講到這裡,談婉怡(Rita)是2003年Victoria親自培訓指導的選手,今天她與師傅同在中心參與培訓教育工作,在談及昔日師徒情誼時,Rita不禁流露感激之情。她憶述說:母親是車縫工人,家境並不充裕,年少時期課餘和假期的日子,大部份時間都在母親工作的地方渡過。同關小姐一樣,在環境薰陶下,自小就喜歡時裝設計及製作,尤其鍾愛動手縫製衣服。中學畢業,亦無甚麼特別想做的工作,當時找到一份機場地勤工作,公餘就報讀中心的文憑課程,學習動機極其單純,只為縫製一件衣裳。最印象深刻的是,一天在工作期間停機坪上,接到了關小姐打來的電話,電話中得悉有機會參加技能競賽的選拔,沒想到原來人生從此可以有這樣的改變,能走一條自己所愛所想的路,真的很感謝關小姐。

  談到為師之道,她說:今日執教才恍然明白,為師應有的心腸,昔日澳門尚有生產線,今天此情不再,年青一輩根本再沒有環境薰陶和耳濡目染的優勢,相對地亦增加了我們教學的難度,需要倍加耐心引導說明。今天Rita已成為職技競賽專家,與中心幾位資深的師傅共同指導本屆競賽選手,她誠懇地說:昔日自己走過來的競賽經歷,將毫無保留地傾囊相授。高靜雯(Emma),應屆高中畢業生,為了參加世界職技競賽,由去年11月起已在中心接受近300小時密集式技能訓練,以迎戰8月於巴西聖保羅城舉行的賽事。問及Emma每天課餘都要跑到中心,長時間訓練可有辛苦?認真答道:自己鍾愛的事不覺辛苦,投放時間來練習,總比做無謂的事好,只怕的是自己訓練時間不夠。看來已進入作戰狀態了!又問道:賽事完了有甚麼打算。她答道:因為本地沒有相關學位課程,只能往外地升學,選擇前往台灣就讀,學習時裝設計是她的夢想。又說:未來變幻莫測,趁年輕應盡情嘗試不同事物,累積經驗後再尋找適合自己的路。

爭取學位,系統培養,延續產業,任重道遠

  一個產業能否延續不斷的發展,需要的是有承接的人才,故培養及儲備如三位主人翁一樣不同角色崗位的人才是很重要的,即匠才、將才及帥才。匠才則是利用專業技能完成指標的人才;將才則是尋找匠才,培養及帶領匠才,完成帥才交付的目標,並承上啟下地輔佐主帥;帥才則是當主帥的,要定方向,定目標,尋找將才,把他們帶好。

  問道:對澳門未來時裝設計有甚麼想法,Victoria答道:今天對於學生的要求,不僅始於興趣,止於興趣,而是教導他們要將興趣事業化,作為一個設計師,能看見成千上百製衣工人手中縫製自己的設計,應該是最大的滿足,而不是模特兒穿上自己作品行catwalk時裝秀的一刻,兩種激情無可比擬!

  談到培訓,隨著科技進步,必須繼續引進電腦輔助工具及互聯網資訊等科學元素,另服裝設計更盈精緻細膩,資訊視野更為廣角,學習內容更加豐富和技術要求更具規範,成衣製作過程已經歷革新,從粗放式過渡到精品式或品牌式的生產,迎合人們對衣著服飾的個性化需求。課程發展至今,已涵蓋設計、製作、生產及物流管理、銷售及陳列展示等基礎培訓,今後緊隨特區文創產業的發展,除需深度優化課程外,下一個目標應該是致力爭取文憑課程能銜接學位教育的建設工作,讓年青人在本地能接受系統教育,讓人才能支撐行業持續發展。

  又談到出路問題,她經常對學生說:其實就業機會很多,隨著博彩業發展進入調整,娛樂表演業即將會逐步發展起來,除原有博企、酒店、餐飲、政府、工商業界的制服創作外,還有一些新興的事業,如:電影、劇場、藝術節、運動賽事、拉丁城區等節慶活動項目對服裝需求很大,機會是需要用雙腳走出去找回來的。

  最後,希望政府、澳門社會能支持讓年青人有更多走出去體驗和學習的機會,又或者能迎來一些大師級的設計師來澳做工作坊的機會,為年青一輩的創作在思維上、意念上有更多啟發和沖擊。